内向并不等于害羞
文丨来源:陕西康宁心理咨询中心

  在很多人心里,内向就是害羞。两者都有着相同的行为表现,喜欢独处,不常言谈,不喜社交场合,喜欢阅读、听音乐、思考等独自一人的爱好。对于热闹的情景会有些厌烦等等。

  然而,我们在西安康宁心理咨询中心却发现,内向和害羞的内心机制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  众所周知,害羞是一种焦虑的情绪,害羞的人在面对社交情景是常伴有内心的焦虑感和恐惧感,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社交,只是碍于这两种情绪,他们往往选择了回避,;而内向则是一种性格特征,他们不一定会有焦虑感和恐惧感,只是不喜欢社交,就好比有些人不喜欢穿鲜艳的衣服一样,他们本身具备社会交往的能力,也可以较好的进行社交行为。

  这种想法得到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路易斯·斯密特的认可。斯密特说:“社交对内向的人来说并不是多么伤脑筋,内向者只是觉得少参与为妙。在社交活动中,外向者靠混迹在人群中获取能量,内向者反而会觉得累人。美国前总统比尔·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外向者,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汲取了成倍的正面能量。”

  本来性格内向或外向,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,不存在好坏对错。不过遗憾的是,这个社会总是赋予了性格外向者更多的东西。性格外向者拥有更多的朋友,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,在人群中更容易吸引别人的关注,他们总是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,因而当别人需要帮助、需要人手的时候,也自然最容易想起他们。他们在社会中便开始混得风生水起。

  这是现代社会所期待的。经济要发展,人要团结,性格外向者更符合这种特征。性格外向者更容易跟人打成一片,更容易冲动进行购买行为,同时也更具有把用了的钱挣回来的愿望。这样经济就可以持续发展了。

  相比而言,性格内向者更加安静,更容易沉浸在某个领域或自己的问题中。他们经常被人忽视,不被人理解。他们坚持着做着自己的事情,一如既往,外界对性格内向者的影响是那么有限。他们没有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,他们更在乎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坚持。因而性格内向者往往对问题的思考更具有深入性,不少发明家、科学家都是性格内向者。只是在他们真正发明出东西之前,他们都是被忽视的。

  只有他们的成果被认可了,他们才能走入人们的世界。人们才恍然大悟,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一个人才,他向世界做了这么大的贡献。鲜花、掌声、荣誉接踵而至,他们的付出也终于有了回报。

  世界的经济发展可能的确离不开外向的人,但世界科学的推动与进步则更多的要依靠内向的人!

  现在人们仿佛都有一个理念,认为性格内向或外向是后天形成的。随着心理学的发展,人们越来越认为这是一个误区。内向或外向是天生的,后天难以改变。而人们普遍认为的改变,那不过是性格内向者的障眼法而已。

  为了符合父母的期望也好,为了干好这份工作也好,性格内向者有时也会采用伪装这种障眼法,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外向的人。如此来“证明”自己是外向的。

  在这种伪装中,性格内向者总是感觉到疲惫,但为了迎合别人,他们也只能如此。研究发现,很多伪装的人都是从小就开始的,因为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外向。

  硬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,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。长期在这种伪装下,性格内向者也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,成为了心理医生的常客。

  所以,为了孩子的健康,也为了自己的健康,请容许孩子和自己是性格内向者,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扬长避短,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!

咨询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