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害者心理文化
文丨来源:陕西康宁心理咨询中心

 

  常常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意味着什么?创伤或苦难令人痛苦,很多人也因此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,感到脆弱,没有安全感,需要照顾和保护。

  这种受害者心理,或者说受害者文化会让我们(因为扮演了受害者角色而)感到安慰和支持,进而会让我们更加觉得自己受了伤。

  当我们尝到被关心、被保护的甜头之后,我们会发现引起别人的注意会让我们感觉特别舒服。我们喜欢这种感觉——自己很重要,别人也总是在关注我们。

  当人们习得了这种反应之后,他们最终会认同这种“受害者”的身份。那些秉持这种身份、存在受害者心理的人,会认为他们自己永远是受害者,而不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遭受无辜的人。

  受害者文化包裹着这种身份认同,他们深陷其中。

  如果我们帮助那些有着受伤心理的人,很多人都会钦佩我们,哪怕我们会因此而迷失自我。否则,周围的人会认为我们内心冷酷,没有爱心。受害者文化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社会之中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DSM-5没有把慢性受害者收入诊断目录,尽管它可能会发展成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基础。

  1、哪些角色促成了受害者心理

  A、无法停止的同情

  当我们为自己感到难过的时候,我们常常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,但也有一些人入戏太深,以致于让受害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。

  这是为什么呢?是什么驱使一个人宁愿“享受”这些消极的感觉呢?

  答案很简单:同情和引起关注。

  当一个人是受害者时,这种同情会让他们进入一个“死循环”。我感觉很糟糕 → 他们同情我、支持我 → 我的确很糟糕 → 我会一直会这样做。

  B、社会角色

  社会环境在受害者心理中起着关键作用。

  比较文学专家、《受害者分析》一书的作者Giglioli认为,受害者心理是一种文化补充,对统治我们文化的社会法律的补充。受害者文化认为自成为受害者是一件“对社会有益”的事情。他们认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积极的态度。

  受害者文化往往会用一些诸如“可怜的东西”、“没有人关心他”、“我怎么能不帮助我自己的母亲”之类的短语强化自己的受害者的角色。如果我不帮助他们,就意味着我们是坏儿子或坏女儿。

  所有这些都夹杂着一种担忧——即,害怕人们因为我们没有帮助他人而对我们另眼相待。

  C、外控点

  有受害者心理的人会认为、而且相信,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错,或者将问题归因为社会环境的问题。他们认为“我真的很不幸”或者“为什么所有事情都发生在我身上?”

  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控制点——某人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。相反,他们总是把责任归因于他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。

  D、受害者心理与消极性

  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往往会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变得更糟糕。他们会夸大事情的消极情况,看不到事情的积极一面。他们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方面,以至于不知道事情好的一面。

  正因为如此,问题的解决策略被他们的消极观念蒙蔽了。他们也无法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,也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。

  对于有意义的生活而言,乐观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
  当你坚信美好的未来,你就可以将自己的生活重新引向最重要的方面。——马丁·塞利格曼

  2、情感勒索

  存在受害者心理的人试图操纵周围的人,以达到他们的目标。

  因此,他们往往很容易辨别那些有同情心的人。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人身上,并利用同理心为自己的利益谋取他们想要的东西。

  当对方没有按照他们的期望行事,没有给他们带来利益时,他们就会让对方扮演加害者的角色,而自己则是受害者。他们会说这样的话:

  “我为你做了这么多,这就是你报答我的方式!?”

  “别让我难受。”

  “如果你不这样做,那就说明你不爱我。”

  这些会让对方感到内疚。简单地说,他们以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进行情感勒索,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扮猪吃虎。

  3、遇到他们,我能做什么?

  不要给他们想要的东西。别向他们屈服。

  如果你按照受害者的要求做了,那么这会鼓励他们继续扮演他们的“受害者角色”。

  如果周围的人继续被他们操控,做“更多相同的事”,那么,就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。迎合他们的需要、给予他们关注,这些只会维持、甚至是加剧受害者索要的气焰。

  你需要经常向受害者解释你不再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、不再满足他们的愿望的原因。你要做的,就是帮助他们走出他们的舒适区。

  受害者可能会理解你的这种做法,他们也会知道,自己会因此获益。你只需说一句话:“我不帮助你,不满足你的愿望,实际上是在帮助你”。

  在情感上和他们保持距离。这样你就不会被他们拖累而感到精疲力竭。你需要保护自己并设定界限,因为你的幸福也很重要。

  你可以建议他们采取的一些替代行为是:

  “到目前为止,你能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?”

  “你能承担什么责任?”

  “你愿意接受这种说法么?——你扮演的受害者角色让你的状况变得更糟,这并非全都是厄运或其他人的原因。”

  4、守住你的界限

  如果他们不想改变,就不要太投入。

  记住,你不能为了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。将我们的理解和关心送达给他们特别重要,但这并不意味着牺牲我们的幸福。

  请记住,这些都不是你造成的,你无需对此有罪疚感。让你有负罪感是受害者最主要的武器之一。当“受害者”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,其他人就会觉得是自己的错,因而会感到内疚。请记住,他们是在利用你的内疚感来满足他们的愿望。

  学会说“不”。如果你不愿意做某件事情,可以用一种友好的方式说“不”,但一定要清楚、坚定。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借口,因为受害者可以用这些对付你。

  敦促他们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。对于那些一直觉得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,我们建议他们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帮助。

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,受害者的文化常常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放弃自己的欲望和需要。对于我们而言,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些,这样我们才能保护自己,促进他们有所改变。

咨询流程